如果去北京旅行,
就一定要去逛逛那里的胡同,
里面坐落的那些老四合院,
是这座城市的肌理血脉。
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,
有一部分胡同已经被拆迁,
坚守在胡同里生活的老北京人愈来愈少,
许多老四合院也都渐渐荒废了。
随着这些建筑变的越来越稀少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了它们存在的“价值”。
最近几年,小城君欣喜地发现,许多胡同在外面看起来还是那个古老的胡同,但走进去却好像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,
茶室、杂货铺、民宿......
如雨后春笋般增长,
历史与现代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,
胡同似乎被赋予了新的生命。
“当你越过围墙,看到的往往是割裂和拥挤的现实环境”
韩文强,致力于修复保护北京老胡同四合院的设计师之一,他经常这样来形容那些破旧的四合院。
“四合院作为北京特有的住宅形式,代表老北京人理想的居住模式、集合生活方式、社会礼仪、文化传统.....”
“但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,这一切早已被民间实用主义取代,成为杂院。”
而韩文强的设计理念,就是找到现代生活与建筑之间最恰如其分的连接点,在每一个作品里既赋予设计的现代意义。
胡 同 茶 舍 — —曲 廊 院
这座胡同茶舍“曲廊院”,
位于北京四十一条胡同附近,
四周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和平房
是韩文强的第一个项目。
整个小院成L型,
占地面积约450平米,
被韩文强规划出5个房间。
院子原本是某企业会所,
后因经营不善而荒废。
在搁置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,
小院现在即将被改造为茶舍,
以供人饮茶阅读为主,
也可以接待部分散客就餐。
在改造的过程中,从木结构和灰砖尺寸上判断,应该至少是清代遗留下来的。
为了保持历史原貌,设计师对破损严重的地方做局部修补,替换残缺的砖块。
旧有的建筑格局不适合现代人的居住需求,经过改造后外观被封闭以抵御冬季的寒冷。
韩文强把建筑中的流线视觉化,转化为“廊”的形式。
在旧有建筑的屋檐下加入一个扁平的“曲廊”将分散的建筑合为一体,创造新旧交替、内外穿越的环境感受。
在传统建筑中,廊是一种半内半外的空间形式,它的曲折多变、高低错落,大大增加了游园的乐趣。
这样的设计模糊了院与房的边界,改变院子呆板狭窄的印象。
轻盈、透明、纯白的廊空间与厚重、沧桑、灰暗的旧建筑形成气质上的反差,新的更新、老的更老,产生了鲜明的对比。
设计师将原有院子,
划分成三个错落的弧形小院,
使每一个茶室有独立的室外景致,
在公共和私密之间产生过渡。
曲廊的玻璃幕墙,
像一个悬浮地面之上的弧形屏幕,
将竹林景观和旧建筑形式投射到茶室之中,
新与旧的影像相互叠加。
如今的曲廊院,
即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,
又有着复杂的现实生活。
小小的四合院在不断地散发新的活力。
扭 院 儿
在北京大栅栏地区的扭院儿,
是韩文强最新的作品之一。
从原本的单进四合院,
改造为有居住功能的公共活动场所。
四合院给小城君最初的感觉,
就是庄重、刻板的印象,
然而扭院儿,却被营造出开放、
活跃的院落生活氛围。
灰砖铺就而成的地面,
从屋内延伸至屋外,
甚至通过起伏的动态关联,
让其扭曲成为墙和顶。
扭院儿虽说是公共空间,
但里面有这许多功能区,
比如厨房、卫生间......
都被隐藏在曲墙之内,
与会客的餐厅隔离开来。
扭院儿的东西厢房,
墙壁与地面都是白色,
搭配上木制家具与地毯,
给人一种“性冷淡”的感觉。
虽简约,但不简单,
小城君想重点介绍的是,
这里一些不被人知的小机关,
表面上看起来是客厅和茶室,
收起家具,从墙体上拉出木板和挡帘,
又能瞬间变身为卧室。
再来到西厢房,
映入眼帘的是这个木质家具,
其中也隐藏着不少小机关。
夜晚的时候,
这里被用作于卧室。
而到了白天,收起被褥,
抽出小桌板,
四周摆上坐垫,就成了茶室。
庭院是四合院的“灵魂”,
夜色降临,在扭院儿的院子里,
从地面、墙角,到树下等各个角落
都会散射出灯光来,
带给人以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。
韩文强说,居住的本质,不是到底装什么,墙上弄什么的问题,它与你的生活方式、文化习惯,与你喜欢的东西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。
空间,仅仅是一个界面和背景,人的生活是最重要的,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在里面,你在其中会觉得稍微有点不一样,会有一些新鲜的东西,这就够了。
所以,在四合院的改造中,他去除了一些没用的墙和装饰,让空间更简约、光线更明亮一些,并与庭院的景色相融合。
韩文强觉得对空间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光和景观。
说到为什么现在有很多设计师开始重新追求传统的东西,比如四合院、茶道,其实与社会环境有一定关系。
答案在韩文强看来有两点:
一是社会变动太快,人找不到自己;二是手里有点钱了,可以去追求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。
这两点都具备了,才有了如今这个新的趋势。
我来说两句排行榜